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2:30 点击次数:82
一、惊涛骇浪中的“资本阳谋”
2025年4月,中美贸易战的硝烟已从商品关税蔓延至全球航运命脉。当美国以“服务费”之名对中国海运船只实施天价收费时,一则消息却让国人脊背发凉——李嘉诚执掌的长和集团,竟在此时执意推进一项涉及43个港口的拆分交易,试图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“打包”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!
长和港口交易在3月份被叫停后,本以为李嘉诚能悬崖勒马,没想到却是一意孤行,不管长和港口资产是直接出售或者分拆出售,都绝非长和集团所说的“优化负债”,而是赤裸裸的向美“递刀”行为:通过分售给贝莱德与意大利阿庞特家族,让核心港口以“曲线救国”方式落入美方关联资本手中。
对此,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在4月27日做出了简短有力的回应——“不得规避审查”,6字表态一锤定音,直接撕碎其“换汤不换药”的伪装。
更令人警觉的是,美国早已布局施压:国务卿卢比奥亲赴巴拿马威胁取消长和的港口运营权,特朗普高调宣称“收回运河主权”。这哪里是商业交易?分明是地缘博弈的致命切口!
二、从“捂盘大师”到“套利赌徒”:李嘉诚的资本路径依赖
回顾李嘉诚的发家史,其商业帝国的基石并非技术创新,而是对规则的“精准套利”。
1. 房地产“龟速开发”的暴利密码
2004年,长和以1750元/㎡拿下北京朝阳区地块,却“捂地”22年,直至2026年以超9万/㎡的天价转手,增值超50倍。成都南城都汇项目更堪称“神操作”:2004年以1030元/㎡低价拿地,分期开发18年,最终通过股权转售套现78亿元,留下烂尾楼迫使接盘方违约。这种“掐准土地闲置期限动工”“分期开发规避政策”的手法,将土地红利榨取到极致。
2. 资本转移的“去中国化”轨迹
2014年起,李嘉诚陆续抛售上海世纪汇、广州西城都荟等内地资产,套现超2500亿元,转而重仓英国电网、加拿大油气等“安全资产”。此次港口交易,不过是其“脱钩中国”战略的延续:保留香港、深圳港口以维持形象,却将关乎全球贸易咽喉的巴拿马港口拱手让人。
三、中美博弈下的“资本选择”: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
当特朗普政府将关税战升级为“航运封锁”,李嘉诚的妥协无异于向美国递刀。
1. 地缘命脉的致命风险
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%海运量,中国22.7%的运河货运量直接影响拉美60%对华贸易。若贝莱德掌控港口,美国可随时对中国船只加收费用、限制通行,甚至切断能源运输通道。这种“卡脖子”威胁,远超经济层面,直指国家安全。
2. 政治信号的灾难性示范
在中美谈判胶着之际,李嘉诚的退让可能被美方解读为“中国资本服软”,助长其“以商逼政”的气焰。正如摩根士丹利警告:“触碰政治红线的交易将引发长期估值下调”。
四、国家底线:资本不能凌驾于主权之上
面对这场资本与主权的博弈,中国已亮明态度:市场监管总局以《反垄断法》叫停交易,援引《反国外制裁法》冻结潜在违规资产。这不仅是监管升级,更是时代命题的答案——全球化退潮期,资本必须敬畏国家底线。
历史早已给出教训:1930年《斯姆特—霍利关税法》令美国出口暴跌61%,而今美国重蹈覆辙,中国则以“一带一路”港口网络破局。当李嘉诚们还在沉迷“商业无国界”的幻梦时,国家意志已昭示:任何损害主权的资本行为,终将付出代价。
结语:商人无祖国?历史自有审判
从“港商领袖”到“战略漏洞制造者”,李嘉诚的形象崩塌印证一个真理:没有国家的强大,何谈个人的财富?那些依靠政策红利崛起却无视国家利益的资本,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国家6字表态——“不得规避审查”,不仅是对一桩交易的否定,更是对资本无序扩张的终极警示:在惊涛骇浪的大国博弈中,唯有将根系深扎于国家土壤,方能穿越周期,基业长青。
上一篇:DNF手游: 3.26版本正式定档, 双至尊重新上线, 3职业喜提二次加强
下一篇:山西武术精华 | 车派心意拳